(小熊)口袋裡的證據-封面加書腰-300dpi         

開始體驗解謎破案的樂趣吧!

──談兒童偵探推理故事集《口袋裡的證據》

文/王宇清(國立台東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一、前言 

­當代的兒童文學創作環境,對兒童讀者認知發展與品格教育十分重視,許多較難配合這些需求的文類與題材,也在兒童文學創作中產生了缺席的現象。例如廣受大眾歡迎的武俠小說、偵探推理小說、與科幻小說等,皆是如此。但也因此緣故,在筆者研究兒童文學的過程中,每當發現有作者勇於嘗試較棘手的文類,或是表現手法創新的作品時,所產生的驚喜感,實是難以言喻。本文所要討論的作品──《摩根警官事件簿──口袋裡的證據》,是一部標榜「一本專為兒少創作的推理故事集」,便是為筆者帶來許多驚喜的作品。

口袋裡的證據-低_頁面_33  


二、偵探/推理小說與兒童文學的關係

 偵探小說做為一種文類,是在西方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到現代資本主義興起的現代脈絡下產生,而此文類本身便包含了現代性的特徵──重視理性、科學、效率與進步,表現了法律體系與正義之間的對話,以及現代社會秩序烏托邦的建構。簡言之,是一種在對法律、科學、社會正義的信任與讚揚下產生的文學類屬。

台灣偵探故事發展的脈絡,實際上並不易釐清,因為同時受到中國公案小說傳統、日本殖民文化,同時還有從日文與西文翻譯過來的翻譯小說等交互影響,因此難以明言起點為何。而後來福爾摩斯的推理與亞森羅蘋的浪漫傳奇培養了一群偵探小說讀者,也奠定了這兩種典型人物類型作為創作的基調。而台灣本土的偵探小說創作的發展,則是以臨摩、改寫西方小說為主要手段。偵探類型的故事,在兒童文學作品中並非首見,於台灣早期的兒童刊物中,曾佔有不少篇幅,同樣大多為翻譯或改寫自國外創作的作品。後來隨著此類型作品的熱潮減退,兒童文學中的偵探推理作品更是趨於沉寂。一直到近幾年推理熱潮再起,甚至漫畫、電影皆有精采的作品出現,卻唯獨在兒童文學領域仍是少見重視與耕耘。

偵探小說中犯罪事件的懸疑感(懸念),則是能夠吸引讀者參與文本的主要因素,其中恐怖、驚險的場面,使得讀者在不安、好奇與焦慮下,激發各種想像。讀者對於偵探故事的好奇,大致可以分為二類:一為好奇真相,二為好奇偵探如何破案。就兒童讀物而言,大多數的讀者應該對於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的《名偵探柯南》這部漫畫(與卡通)並不陌生,這部以兒童讀者為對象的推理漫畫,以細膩精采的罪案偵辦過程吸引了無數兒童與成人的喜愛,也順利避開審查的責難與禁止,成為公認的傑作。

然而,罪案推理的題材,在於對犯罪內容的呈現,難面有尺度上的限制(或顧忌);更難於處理之處,在於兒童讀者的心智、邏輯能力尚於發展階段,難度過高的推理,恐怕反而使兒童讀者感到挫折,無法享受推理的樂趣。不似漫畫,能夠巧妙運用圖像來軟化對犯罪殘酷與暴力描述的想像,同時也便於呈現複雜的線索,使讀者一目了然。也因此,罪案推理雖然受到讀者普遍的喜愛,卻少於兒童文學作品中出現。

除此之外,偵探故事裡,大多數的讀者會期待看見「好人抓到壞人,壞人惡有惡報」的結果,達成一種情緒的抒發,亦是人類社會規範的意識的體現。偵探故事裡的罪犯,大多有超乎常人的心機和深沉的詭計,負責偵辦的主角勢必需要更高的智慧才能洞悉惡徒的心理,進而找出破綻,瓦解縝密的犯罪手段。柏杰(Arthur Asa Berger)曾經指出,偵探小說,因其通俗性,使得它的模式總是相同,而讀者也清楚犯罪的真相終究會獲得釐清,兇手一定會被揭穿,因此讀者感到興趣的是偵探「如何」破案的方法。對於好奇心旺盛,善惡觀念較為截然兩分的兒童來說,卻不一定如此。他們尚且缺乏對此類小說的普遍認識,但是他們更關心壞人是否會被抓住,正義是否能夠獲得伸張。因此,英雄式的主角與正義戰勝邪惡的情節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口袋裡的證據-低-5  


三、《口袋裡的證據》──用字精鍊的兒童偵探/推理故事

一般兒童的「推理故事」,「推理」多僅作為冒險進行的元素之一,而《口袋裡的證據》,卻是以傳統偵探小說的「罪案」偵破來做為主軸。《口袋裡的證據》的故事背景,也延伸自經典英國偵探小說的背景──倫敦。主要角色也採用了經典的福爾摩斯與華生的「偵探與助手」的搭檔組合;主角摩根為倫敦警察局的高級警司,助手則是年輕的警官丹尼爾。不過,本書的敘事觀點較為單純,以第三人稱的觀點來呈現。全書包含了十五個短篇,每篇為獨立的案件,包含了各式各樣的竊盜、謀殺、詐騙⋯⋯而故事中的謀殺手法也十分多樣,乍聽似乎令人毛骨悚然,但在作者精鍊的文字下,故事保留了推理的核心趣味,卻不至於殘酷血腥。在短短的篇幅中,以流暢生動的筆觸,勾勒出警探與罪犯之間,令人驚訝不已的罪案世界。

  傳統推理小說的模式,約可概分為四個基礎結構:一、神祕的環境;二、嚴密的情節,包括介紹偵探,列出犯罪事實及犯罪線索,調查,宣布案件偵破,解釋破案,結局;三、人物和人物間關係、主要有四類人物:受害者、罪犯、偵探、偵探的朋友,牽涉進罪案的好人;四、特定的故事背景。這四部分的次序可以依據需要排列組合。而且值得讀者注意的是,偵探小說與推理小說,不見得可以畫上等號。有些小說雖以偵探作為主角,但卻沒有無法讓讀者進行推理,便無法歸為「推理小說」。

由於書中每個短篇的字數約在1500字以內,如此有限的篇幅中,要鋪陳出完整推理結構,達到流暢的起承轉合,無疑考驗了作者的功力。而在《口袋裡的證據》中,除了符合前述推理小說所應有的基礎結構外,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內,運用了「百密一疏」的概念,以簡馭繁,以看似微小卻關鍵的證據,緊緊扣住懸念的核心,既凸顯了罪犯的工於心計,同時展現了主角過人的觀察力。儘管礙於篇幅而少了綿密的鋪陳,但仍保留了精采的犯案與偵破的關鍵,構成簡潔有力的短篇。雖然有些篇章中線索安排仍較為生澀,無法讓讀者進行推理,略為可惜之外,絕大部分的篇幅都細心安排了線索,能夠讓讀者循跡進行「推理」;或是在摩根揭開謎底之後,可以回到前面重新爬梳、審視字裡行間細心鋪排的線索,恍然大悟,自責為何不夠細心,要不然就能早一點破案!這也是推理小說的樂趣之一。例如《雨中線索》、《劫案疑雲》、《尋找有力證據》、《粗心的富翁》幾章,的確可以作為小讀者體驗推理趣味的入門作品,鋪陳設計頗佳。單就偵探成分而言,故事相當精采,能夠充分引發小讀者的閱讀興趣。

 

四、故事之外

在精采的故事之外,繪者陳沛珛風格特出的插畫呈現,也吸引了讀者的眼光。她以結合了版畫筆觸質地與漫畫的卡通化人物造型、冷調詭譎卻又透著可愛的畫風,營造出細膩而溫暖的樸拙感,為這本偵探小說增添了濃厚的個性;而繪者運用各種不同視角變化,也讓插圖的功能充分發揮,引導讀者進入推理故事的情境裡。其插畫的高水準,絲毫不見新人的生澀,頗具名家的架勢,日後的表現令人期待。

此外,本書的整體設計編排也別具用心。前後扉頁隱藏了摩根與丹尼爾的人物介紹與插圖,背景呈現了倫敦的街道,黑白灰的色調,與其他部分豐富的色彩形成對比,同樣也豐富了這本書的視覺感受。而書頁也配合標題「事件簿」的概念,在能夠維持閱讀舒適感的條件下,以橫條「筆記本」的紙張形式來呈現。有些頁面甚至以的黃色紙張印刷,然而同樣在細心的選色選紙的狀況下,保有視覺上的舒適。還有小插圖旁邊,以膠帶的圖案來增加記事簿的質感,亦帶來小小的驚喜。

 2012-05-08_162221


五、結語

本書是對岸作者關景峰於台灣發行的第一本作品,儘管有些篇章處理稍生嫩,若能略加調整,便能夠達成更完美的推理結構設計;然就整體而言,仍是一部劇情充滿張力、節奏明快的偵探故事佳作。讀完了《口袋裡的證據》,我心裡產生兩股衝動,一是渴望重回被我冷落許久的推理小說世界;另一股衝動,則是希望能夠趕快見到《口袋裡的證據》的續作。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字與結構掌控力,假以時日,應能夠更臻成熟。除了極短篇的創作,我想給予作者充分的篇幅揮灑,進行中篇、甚至長篇的推理創作,一定也會有精采的呈現。總結來說,《口袋裡的證據》除了具有簡潔有力的故事外,文字與插圖之間相互呼應,編輯上的用心讓整部作品的充滿細膩的細節,圖文調和,同時具有鮮明的個性,在眾多出版品中仍能獨樹一幟。

或許,對許多成人讀者來說,《口袋裡的證據》無法如同大部頭的成人推理小說一般綿密,但卻如同小小的火種,燃起起讀者心中對於推理小說的情感與癮頭;從兒童讀者的角度來看,難度適中,成為串連起兒童讀者與推理小說的關係的橋樑,讓他們能夠在更小的年齡,便能體會推理文類的魅力與樂趣。儘管不少推荐標語強調了本書作為推理小說對於兒童讀者思考能力的極大助益,但我卻更欣喜於這部小說為台灣讀者與出版培養多元化閱讀品味、走向深度閱讀所帶來的可能性。最後,更希望有更多的兒童文學相關出版社,能夠鼓勵、支持,甚至鞭策作者嘗試各種文體,同時勇於在出版類型上推陳出新,讓台灣的孩子能有更多元、更豐富的本土創作。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101年3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熊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