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回想寫日記的溫馨童書
——大人與孩子共享顛顛倒倒的趣味閱讀遊戲
文/嚴淑女(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講師、童書作家)
第一次拿到《在那之前呢?》(Tell Me the DAY Backwards)時,讓我想到我在美國時,小姪子的學校,通常在每年的一月都會有一個顛倒日(Backwards Day)。這一天,學生衣服要反著穿、帽子要反著戴;早上到了學校要說「再見」,下午放學要說「你好」。老師教大家倒著數數,倒著背英文字母表,從書本的最後一頁開始讀故事。這種改變日常生活習慣的方式,讓一成不變的學校生活增添許多趣味和色彩,讓孩子和大人發揮想像力,一起玩遊戲。
滿足孩子睡前的溫暖需求
翻譯這本書的過程,更佩服作者了解小小孩經過一整天的活動,睡覺前需要溫暖的儀式,才能安心進入夢鄉的心理需求。故事中的熊媽媽藉著和小熊提米玩「在那之前呢?」的顛倒遊戲,以一問一答的互動方式,讓提米用顛倒的方式,倒著回想的方法來分享他的一整天。
「我們來玩去年夏天一直在玩的遊戲。」
小熊提米在鑽進被窩睡覺之前,對著熊媽媽說:
「我們來玩『在那之前呢?』。」
「哦!我記得那個遊戲。」
熊媽媽幫他蓋好被子說:
「你先開始。」
「今天晚上,鑽進被窩之前,我在小溪邊刷牙。」
「答對了!」熊媽媽說。
「那是我們在山頂上看完夕陽之後。你還記得在那之前發生什麼事嗎?」
孩子都是喜歡玩遊戲的,這種把孩子每天的生活變成一種顛倒的遊戲,就像用說故事寫日記一樣,這種口語的日記書寫挑戰大人和小孩的記憶力和邏輯能力,充滿樂趣。
和孩子共讀有更多新發現
我對許多孩子說這個故事,有時候沒有拿書的時候,我發現要倒著回想小熊提米的一整天,對不習慣倒著走路的大人並不容易哦。有時候腦子會打結,漏掉其中一個環節,造成前後因果關係或邏輯上的不連貫。
*每一頁都一顆故事丸子
已經讀完《貓戰士》、《傑西波克森》,正在讀金庸武俠小說小學三年級的小靖聽完之後說:「好酷哦!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倒著說一整天發生什麼事耶。原來小熊剛從冬眠中醒過來,這是他醒來一整天發生的事。」他把由片段的事件組成的故事串起來了。
他又興奮的說:「這好像故事串哦。小熊發生的毎一個事件好像一顆丸子,我可以從上面開始吃,也可以從下面開始啃,故事都一樣耶,這是一個可以正著讀,也可以倒著讀的故事。」真是新發現,我也興奮起來了。
*故事帶給孩子的邏輯思索
數學和邏輯思考一向很強的小晴聽完之後,認真的告訴我:「可是不對啊,小熊漏掉一段記憶吧?他說在發現蜂窩之前,他爬過矮樹叢。為什麼爬過矮樹叢就會發現蜂窩?狐狸告訴他的嗎?還是他跟著一隻蜜蜂回家才找到蜂窩的?」這樣似乎才比較符合邏輯,選取故事事件時,好像跳得太快了,因為孩子的提問,我也開始思索。
*連扉頁也能細細閱讀串聯
在培養故事志工、教師的訓練課程時,一位學員問我:「這本書前後的蝴蝶頁都一樣,而且好像是一張地圖耶。」我仔細翻閱對照,沒錯!這就是小熊家附近的地圖。我們開始利用前面的地圖,把故事中的事件,一一放到小河邊、鋪著野餐墊的山坡上、大石頭⋯⋯再利用後面的地圖,把小熊和媽媽放到大樹下冬眠的山洞中、蝴蝶飛舞的樹叢、蟻丘⋯⋯讓大人闔上書。只利用地圖正正反反不斷回溯故事,他們不斷弄錯前後順序、漏掉情節,讓這些大人歡笑驚呼的說真不容易啊。之後我請每個人都替小熊的一天添加更多情節,即興創造更多豐富的故事。
《在那之前呢?》的各種讀法和延伸
因為和孩子、大人共讀,讓我發現圖畫作家設計的每個頁面都是有意義的,每個提問都會引發許多可以探索的問題,一本書絕對有多種的可能性,端賴大人和小孩一起發揮想像力。
透過這種顛顛倒倒的趣味閱讀遊戲,不僅能幫助孩子練習口語述說的能力、邏輯推演的能力,還能鼓勵孩子畫出居家附近的地圖,書寫屬於自己一天的生活日記。另外,更重要的是親子能透過分享彼此的生活故事,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營造溫馨和諧的親子關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