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魔瓶》變魔術!和孩子共賞一場精采的奇幻表演
文:黃慶惠(繪本閱讀推廣講師)
魔術!總是深深吸引著小孩、大人的目光,讓人充滿了驚異與狐疑的猜想。現代人如此,古代的中國人也對它津津樂道,宋朝人所編輯的《太平廣記》就特別闢了四個章節,專門收錄當時人們口耳相傳的「幻術」。繪本《魔瓶》就是改寫自其中一篇收錄唐朝傳奇寫作名家薛漁思所寫〈胡媚兒〉的故事。
街頭藝人胡媚兒表演了一場精采絕倫的魔術,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圍觀民眾所提供的錢財物品,一一納入手中的玻璃瓶裡,之後神奇的變小並消失。有一位收稅的官員不信邪,偏要試一試胡媚兒的本事到底有多大,結果,就是付出慘痛的代價。
《魔瓶》是取材經典的奇幻故事,除了讓孩子單純享受故事的趣味外,還可以如何和孩子一起細細玩味書中別有用心的圖畫和文字呢?
在圖畫演繹方面,書中精心設計的畫面構圖、顏色,以及誇張童趣的人物和動物造型等,精采的描繪了文字未盡之意:
首先,可以帶領孩子先閱讀故事,問問他們記得什麼?印象中,故事傳達了什麼?第二次閱讀,請孩子特別留意畫面中,胡媚兒和其他人的相關位置和大小比例,討論看看這樣的構圖傳遞何種訊息?如果自己畫,會怎麼做?
接著,仔細觀察每個角色的表情動作、服裝型態和畫面顏色的變化等,並揣想:畫者為何在畫面中,特別安排動物的出現?稅官從驕傲到著急,畫者在服裝上或動作上還設計了什麼變化?黃色和紫色在畫面的運用,和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在文字陳述方面,除了運用文句的韻律、朗讀的節奏感,還有兩處展現文字魅力,不可忽略:
首先,故事一開始的書名頁借用了說書人的口吻,「大家都想來看好戲,看什麼好戲呀?噓——」醞釀了好戲即將上場,大家趕快坐好的氣氛。而導讀者可以改變說故事的聲調、配合適當手勢,強化這樣的安排,或以問問題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作者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直接說故事?有這一頁和沒有這一頁有何差別?
其次,整個故事發展模式就像一顆不斷充氣中的氣球,路人先拿出一百銅錢、一萬銅錢、幾十萬銅錢,想試試玻璃瓶子究竟能裝進多少東西;「(胡媚兒)把……錢放進了玻璃瓶,嘩啦嘩啦……聲音多麼清脆呀!……銅錢變成了像米粒那麼小。」類似的句型堆疊了三次,也緩步的推升了驚奇的情緒。這時,可以讓孩子分享曾經閱讀過的故事中,是否也有同樣重複三次句型的寫作手法,或者說一說自己會以什麼魔術來創造魔瓶的神奇呢?
品味欣賞繪本的方法和角度千百種,一切以孩子的興致和意圖為依歸。陪伴孩子閱讀《魔瓶》時,可以留下一個無干擾的閱讀空間,讓孩子的感官直觀作者所呈現的創意舞臺;也可以參考前述的諸多建議,繼續深究事件緣起、造成原因、情節延伸或個人觀點等,更或者討論胡媚兒與騙子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