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布克姊姊

記憶中,寶貝們最可愛的就是「輸人不輸陣」的模樣,爭得面紅耳赤,辯得口沫橫飛,看見小熊出版的《吹牛》,眼前就好像見到那番場景,忍不住的眉開眼笑了起來。因為「吹牛」要「吹」的好,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因為,如果沒有充份的想像力與聯想力,肯定很快就會語塞,什麼也說不出來,然後......寶貝們就會開始口......口吃囉!

吹牛封面.JPG《吹牛》(小熊出版社) 

曾經我家小寶貝跟大寶貝訴說著,誰曾經參加過媽咪婚禮的這檔事,兩個人開始「吹牛」起來......

大寶貝:媽咪結婚的喜酒真好吃
小寶貝:哥哥,你有參加爸比和媽咪的婚禮嗎?!
大寶貝:對呀!
我 問:啊!大寶貝,那你在那裡?媽咪怎麼沒有看到你?!
大寶貝:因為你太忙了,所以我躲在角落乖乖的吃飯。

見到大寶貝說的得意,小寶貝也不甘示弱的說......

小寶貝:媽咪,我也有去喝你的喜酒哦!
我 問:啊?!你也有來,你在那裡?
大寶貝:媽咪,不可能,他又還沒出生。
小寶貝:我......我......對呀!我還沒出生。
大寶貝:那你怎麼喝喜酒?!吹牛。
小寶貝:哼!我才沒吹牛呢!真的,那時候我在媽咪的細胞裡喝喜酒。

哈......當下我簡直是笑翻了,這個牛應該不算吹錯吧!還沒出生的小寶貝,的確是我卵子裡的細胞呀!只是,小寶貝怎麼知道的呢?!因為當時他才四歲而已。

瞧見《吹牛》作者及繪者黃志民筆下的孩子,擠眉弄眼下,隨筆皆可見到童趣,果真是個觀察細微的老師,相信閱讀過的大朋友、小朋友,必定會勾引您許多有趣的童年回憶。或許,也可以與家人來玩個“吹牛”遊戲,看看自己是否寶刀未老?!哈......

笑歸笑,不過,朋友們是否曾經想過,生活中說的「吹牛」為什麼要說吹牛而不是「吹豬」或是「吹象」呢?

吹牛_頁面_09.jpg  

這當然是有典故的。今天特別在此與大家分享「吹牛的由來」, 

吹牛」就是比喻那些不自量力或信口開河說大話的人

那麼,為什麼用「吹牛」來形容呢?
據專家考證,「吹牛(皮)」一詞起源於黃河上游一帶。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當黃河流經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境內時,因沿途水急灘險多流沙,很難行舟(木制船難操縱還常被撞壞)。因此黃河上游沿岸的居民為解決渡河運輸上的困難,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辦法。

所以,皮筏子是黃河沿岸人們渡河時,最具特色的傳統工具。皮筏子古代又稱「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製成而得名。當人們宰殺牛、羊時,先剝下牛、 羊的整張毛皮,然後用鹽水將整張毛皮脫毛,再把植物油塗抹在四肢及頸部,最後將其浸水、曝曬,讓整張皮變得鬆軟後用細繩將其縫製成袋狀,只留一個小孔。對 著小孔吹足氣後,將小孔封緊,然後把多個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製成一個皮筏了。

當然,在古代是沒有打氣筒和幫浦可利用的,要想將羊皮袋灌飽氣,就只能靠嘴吹了。雖然羊皮袋體積較小,可以用嘴直接吹起,但是吹的人也要體格強壯、肺活量 很大才能吹得起。而牛皮袋由於體積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來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滿氣,通常就必須由幾個肺活量大的成人,輪流往牛皮袋裏吹氣。

因此,在黃河上游一帶,如果有人說他能吹起牛皮袋,當地的人聽了,沒人會相信,都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而對喜歡誇口炫耀自己的人,當地居民往往會說?「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從此,「吹牛(皮)」不僅成了「誇口說大話」的代名詞,並逐漸流傳開來了。

(本文作者為廣播節目主持人,曾獲兒童節目小金鐘)

 

吹牛_頁面_02.jpg  

 

最貼近孩子的繪本,最體貼爸媽的故事  ──《吹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熊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